可以分为语言本体调查和语言状况调查。由于语言调查大多是在实地进行的,所以语言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field investigation;field method)、田野语言学(field linguistics)。有的研究把通过语料库或书面文献调查语言现象的做法也称为语言调查。
语言调查
语言研究者通过一定方法获得研究所需语言材料或数据的过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 英文名称
- 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 所属学科
- 语言文字
语言调查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类。
①语言本体调查的任务,科学地分析、描写语言(或方言)的结构特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的特征,寻求其内部结构规律。
②语言状况调查的任务,科学地分析、描写语言(或方言)在特定群体内的社会功能,包括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学习等情况,总结其社会分布特征。
①通过语言调查,能够得到丰富的、活的、有用的第一手语言材料,能为各项语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②对于无历史文献的语言来说,语言调查既能为语言历史研究提供现状材料,又能印证或检验已有的结论。
③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要依赖于语言调查。新的语言事实的发现和对语言事实的深化认识,是发展语言学理论的根本途径,二者都离不开语言调查。
④语言调查对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工作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如完善调节语言功能、调整协调语言关系、保持语言活力、保存语言文化等。
20世纪初,结构语言学诞生,在语言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结构主义对19世纪历史语言学将语言事实当作孤立的单位来处理,忽视语言要素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缺点进行了批判,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分析原则,提出了一整套从语音到句法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美国结构语言学的描写语言学派在语言描写上提出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他们通过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研究,认为应根据新的语言特点建立新的语言描写方法。
1933年,描写语言学派始祖布L.布龙菲尔德出版《语言论》,被赵元任称为“一部最有革命性、影响最大的著作”。他主张语言学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东西,其目的是揭示语言系统,在于描写语言。
20世纪30年代,为适应传教需要,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对传教士进行了语言调查的训练,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一套分析语言的程序,涉及语音、语素、句法。
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进行语言调查,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大的发展,并发展出音位学理论,把典型的音位和非典型的音位区别开来。
中国语言调查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西南联合大学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过程中出现了少量成果。5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出版了一些语言调查著作,迈出了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进行语言调查的第一步。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在美国兴起,语言调查之风大兴。20世纪80年代社会语言学研究开始在中国盛行,小到称呼语大到语言国情,学者纷纷加入语言调查队伍,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语言调查风格,调查成果为探究语言应用规律、为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扩展阅读
- 戴庆厦.语言调查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陈其光.语言调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