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在美学、艺术教育以及媒介研究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但他最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艺术心理学方面。他使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与艺术现实结合起来,真正为艺术心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知觉,具体来说就是艺术视知觉来进行的。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于1954年出版。书中侧重探讨了艺术形式与视知觉的关系,并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简化倾向和组织本能来揭示“完形”性质。系统地阐述了形状、色彩、位置、空间和光线等知觉范畴中所包含的种种能够创造张力的性质,并认为一切视知觉活动都是能动的活动。阿恩海姆认为视觉经验不仅仅是对物体的简单复制,而且是视知觉对视觉刺激式样的一个加工过程。简言之,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把视知觉形式揭示为“力”的式样。同时,它们又都具有“完形”性质。从而为他的美学思想大厦奠定了基础。
在1974年再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阿恩海姆用“动力”代替了“张力”的核心概念,将视觉完形形式理论“动力化”——揭示了视知觉形式的“完形倾向”是一种动力机制。不过,阿恩海姆并没有因为强调“力”或“动力”,而放弃“完形”“完形倾向”等概念。同时,他一直强调他的格式塔心理学立场,并声称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他的整个理论“塑了形”。阿恩海姆将“力”或“动力”置于其理论的核心地位,更准确地阐明了视知觉完形过程是一个动力过程,或者说,视知觉“完形倾向”本身就是一个动力创造机制。这是对视知觉形式理论的一种全新发展,也是对视知觉形式构建基本机制的重新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