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素丹艾哈迈德将国事交由大维齐(奥斯曼帝国最高级别的官员)奈夫谢希里利·达马特·易卜拉欣帕夏治理。对外方面,达马特·易卜拉欣确保1718年同哈布斯堡王朝签订的《帕萨洛维茨和约》带来的和平。他向俄国保证不插手重新爆发的俄国-瑞典战争,同意和波兰、奥地利修改条约,避免与欧洲大国发生军事冲突。他还认识到时刻了解欧洲大国的形势对于帝国外交的重要作用,因此与驻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国家大使定期接触,并于1719年、1720年和1722年分别向维也纳、巴黎和莫斯科派出常驻大使,授权这些大使签订外交和贸易协议的权力,要求他们搜集欧洲的外交和军事信息并及时汇报。
对内方面,达马特·易卜拉欣进行西化改革。1720年,建立了伊斯坦布尔第一支消防队。自法国引进印刷、消防、造船等先进技术,并按照法军模式改组军队。1727年,艾哈迈德废除在帝国境内不准印书的禁令。一名匈牙利皈依者易卜拉欣·穆泰费里卡建立了第一个奥斯曼印刷所,出版了一些科学、历史和地理类著作,促使奥斯曼人睁眼观察近代世界。经济方面,达马特·易卜拉欣操纵币值,整顿税收,丈量土地,没收不愿服役的蒂马尔持有者的地产。但他在应对通货膨胀和饥荒方面无所作为。
同时,达马特·易卜拉欣将法国生活方式引入宫廷。他模仿巴黎的枫丹白露宫为素丹建造了一座逍遥宫。素丹追求法兰克方式与风格,开始养花与玩鸟,培育郁金香,并请法国名画师为自己画像。在素丹和大维齐的带动下,帝国精英和上层社会形成对郁金香的广泛爱好,在绘画和节庆时无止境地追求郁金香种类的多样化。帝国统治阶层形成共同的休闲与消费文化,而其中郁金香也成为一种财富、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成为贵族阶层共享的物质象征。帝国到处弥漫奢华之风,富人追逐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物品,如沙发、椅子、裤子、长袍和西方艺术家的壁画等。郁金香更是随处可见。奥斯曼的服饰标准和商品文化也体现了对郁金香的热爱。在伊斯坦布尔,从花卉市场到造型文化,再到丝绸和纺织品,都能找到郁金香的痕迹。
郁金香时代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文化、艺术与建筑的繁荣。统治者提倡诗词创作,推动了奥斯曼文学体裁的发展。达马特·易卜拉欣组织一批学者,将阿拉伯和波斯著作翻译成土耳其语,作为奥斯曼学者的学习典范。众多著作赞颂素丹及其周边人的慷慨和幽默,也赞颂美酒和爱情。宫廷诗人奈迪姆挑战传统标准,用古典奥斯曼格式进行写作,增加了土耳其语的词汇。还组织翻译团队翻译了少量西方的历史、哲学和天文学著作,有利于部分奥斯曼统治者了解西方的军事、社会、生活方式等。此外,还诞生了新古典艺术,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前的艾哈迈德三世喷泉,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伊斯兰因素与欧洲巴洛克因素,形成18世纪奥斯曼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当时的诗歌、绘画与建筑中,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郁金香。直到今天,郁金香依然被认为是完美的象征。
1730年,在大维齐准备卷入伊朗事务并进行一场战争时,耶尼切里发动政变,达马特·易卜拉欣被杀,艾哈迈德被废黜,郁金香时代也随之结束。从此,以郁金香为象征的奥斯曼帝国的虚幻和平结束,帝国在接连的对外战争中进一步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