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地貌学 . 地貌旋回 . 地貌突变论

地貌突变论

/geomorphic catastrophism/
条目作者金德生

金德生

最后更新 2023-01-13
浏览 122
最后更新 2023-01-13
浏览 12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地貌系统因内、外激发因素促使地貌过程或地貌要素突然变化与越移的地貌发育理论,是相对于地貌均变论的另一种地貌发育论,由数学突变论移植而来。

英文名称
geomorphic catastrophism
所属学科
地理学

突变论最早由法国数学家R.托姆(Rene Thom)提出。突变是指函数从一极小值变到另一极小值的过程,强调控制变量(与突变原因有关)和反应变量(可能出现突变的量)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前者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后者既可不变(当反应变量为稳定状态时)也可变化(亦即当控制变量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反应变量便发生突变。突变也可定义为影响和导致系统发生自组织现象的事件。在地貌系统中,地貌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地貌突变论的基础,地貌渐变状态与地貌体的稳定态相对应,而突变状态与地貌体稳定态之间的不稳定态相关联。

美国学者通过流水地貌学实验探讨流水地貌的突变过程。将河谷坡降作为控制变量,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控制变量,是突变的原因;而弯曲率作为反应变量,是一个可能出现突变的量。实验过程中,河谷坡降从低坡降开始,逐渐增大,自塑河道保持顺直河型,直到河谷坡降到达临界坡降(本例为0.002),发育弯曲河道(具有交错边滩的顺直河型),河道弯曲率突变发生变化,由1.0突然变为约1.07;河谷坡降继续增加,河道弯曲率随之增大,模型小河一直保持弯曲河型;当河谷坡降达到0.0125,弯曲率达到第二个临界值1.25时,河型突然变成过渡河型(相当于江心洲分汊河型)河道,弯曲率随河谷坡降变陡而减小,直到另一个弯曲率临界点,这时河谷坡降约0.016,河型突变成辫状河型(游荡型),模型河道的弯曲率复为1.0。上述只是实验的一种情况,还必须考虑对于改变河道实验室条件的其他的因素。例如,为了保持河道稳定(不冲不淤),控制供沙率、河岸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河岸与河床的相对可动性等等。事实上,弯曲河型与过渡性河型之间,存在的临界弯曲率可以大于1.25甚至更大。

在一定条件下突变和大幅度、低频率的突发事件,如洪水、风暴潮、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对地貌发育有重大影响;又如海平面一次下降、水库运用对上下游河道发育等,都会出现突变现象等。突变论对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更清楚、更深刻。中国学者运用突变论研究山崩、滑坡及泥石流地貌现象,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