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效益、最佳的支出收获比率,是工具理性成功的度量尺度。工具理性是与现代启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西方的工业化进程直接和紧密相关的。很多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工具理性对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工具理性的极端化和过度使用可能会限制人们对价值理性的追求,奴役人们的心灵自由,限制与物质创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探索和发展。
一般认为,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M.韦伯最早明确提出了工具理性思想。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用“理性化”这个专门术语来描述人的社会行为和生活实践中一种并非基于习惯或传统,而是基于深思熟虑地系统调整经济手段以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制度。之后,关于工具理性的观念和思路,被众多持不同理论立场的现代西方哲学学派或代表人物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当代社群主义者、后现代主义哲学学派、J.B.罗尔斯等所重视、发展和利用,并以此对现代性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反思甚至批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的批判,以及C.M.泰勒等对工具理性在现代性隐忧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