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哲学 . 现代西方哲学 . 科学哲学

彭加勒,J.H.

/Jules Henri Poincaré/
条目作者江天骥

江天骥

最后更新 2023-02-25
浏览 246
最后更新 2023-02-25
浏览 24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54-04-29~1912-07-17)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曾译庞加莱。


英文名称
Jules Henri Poincaré
又译
庞加莱
国籍
法国
出生日期
1854-04-29
去世日期
1912-07-17
出生地点
法国南锡

生于法国南锡,早年先后在巴黎综合技术学校、矿业学校学习。1879年在巴黎大学以数学论文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卡昂大学任教,1881年起任巴黎大学讲师、教授。1887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908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在科学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作有:《科学与假设》(1903)、《科学之价值》(1905)、《科学与方法》(1908)。

彭加勒在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后科学哲学不同流派的不少见解,可以在他的思想中找到雏形。他认为,古典归纳主义的“知识无误论”是肤浅的,因为使用归纳推理总是要结合概率演算,讨论科学方法也不能不涉及概率演算的价值及其可信程度。他肯定了直觉在发现中的作用,指出了实验研究中内插法的非归纳性质,认为内插意味着矫正和真正的推广。他注意到不同质的实验对理论的支持程度全然不同,千百个普通实验也抵不上像巴斯德那样真正的学者的一件工作。他强调假说演绎法在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假说便没有科学,即使假说在检验中被否证也决非坏事。因为,它有助于指示我们去寻觅未知的和新的事物,以获得发明的机会。他赞同P.M.M.迪昂的整体论原则,认为一个包含诸多假说的理论。一旦被实验所否证,我们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假说不能同真,至于应当换掉其中的哪一个假说则是不得而知的。他指出在研究中暗含的假说和不自觉成见的危险性,认为相互冲突的假说则可以作为独断主义的解毒剂,因为它们迫使我们不得不把事物反复从各方面仔细考虑。他还从科学史出发,阐述了科学理论的淘汰与复活,分析了“科学危机”与“科学革命”的关系。他肯定了理论发展中的继承性,承认科学的客观价值。彭加勒根据多种不同几何体系并行不悖的事实,采取了约定论的科学模型。他主张,尽管有些理论被证据所排除,但还存在似乎相互矛盾的多种可接受的理论,因而不能根据经验判定它们的真假。他进而主张科学原理乃是“自由而方便的公约”。这些观点引起多方面的批评。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