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公安技术 .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 . 交通工程学 . 交通流数据获取

区间测速

/interval speed/
条目作者韩凤春

韩凤春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326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32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车辆行驶在某一区间根据道路交通状况确定的综合车速,是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英文名称
interval speed
所属学科
公安技术

通常选择良好天气条件下的城市道路和公路进行,根据调查目的,可选高峰或非高峰时段。

区间测速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①牌照法。在调查路段起点、终点各设调查员4~6人,按上下行分为两组,分别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号牌和通过时间。观测结束后,将起、终点同一车牌号码对起来,计算行程时间,根据起、终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区间车速。观测时要求起终点秒表必须同步,中途不得停表。

②视频法。高速公路区间测速是运用现代车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及计算机等技术进行车牌的自动识别和数据处理。通过在一定长度的道路起终点断面设置的固定高清卡口设备,测定车辆通过起点断面和终点断面时刻,计算车辆在这一区间运行的总时间,起终点路线长度与运行总时间之比,即为经过车辆的区间车速。此方法广泛用于中国高速公路特定区间段内的区间测速。

③浮动车法。利用浮动车记录速度和行程时间,分别将其作为时间和路段位置的函数。调查时,浮动车以车流的平均速度行驶,该方法无需精密仪器或设备可有效获得道路车流信息,但不能获得精确的区间平均车速。

④跟车法。观测车跟随道路上的车队行驶,车上观测人员观测沿线交通状况,记录经过各标记点的时间、沿线停车时间及停车原因,计算起终点车辆行程时间,通过起终点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确定该观测路段的区间车速。此方法不仅获得路段区间车速,还能获得行驶时间、行驶车速、行车时间、行车延误等数据资料。跟车次数往返6~8次,在道路条件良好、交通顺畅的市郊道路,路线长度不超过15千米;市郊边缘道路,路线长度以小于10千米为宜;市中心区道路,交通运行缓慢,受交叉口信号控制影响,路线长度小于5千米。

⑤五轮仪法。将五轮仪装置于观测车上,观测车行驶时将车轮转动速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入速度分析仪,并自动记录观测距离、行程时间和区间车速。五轮仪测速精确,能直接打印输出结果。

⑥光感测速仪法。将光感测速仪安装在观测车上,光感探测器对准地面,通过频率高低与车速成正比工作原理,可连续获得各点瞬时速度和路段区间车速并直接打印结果。优点是安装方便,测速方便,测精度高。

区间测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常用于评价道路的畅通程度、分析道路通行能力、估算行车延误及车辆超速违法行为查处等。

  • 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