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流传于新疆伊犁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塔城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等锡伯族聚居区。贝伦是锡伯族语对民间自娱性舞蹈的泛称,是锡伯族悠久文化的结晶,舞蹈中生动体现了锡伯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风俗习惯。随着锡伯族的迁徙,贝伦中也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特点。主要有10余种:蒙古贝伦着重体现手臂的曲弯,伴以走擦步、跺步,节奏舒缓,适合中老年人表演;多禾伦阿合苏尔,又称单点贝伦,以三步一停的基本步伐贯穿始终,配合绕弹腕、单臂弹腕、叉腰硬肩、单跳踏转等动作,多在喜庆场合表演;多若罗若贝伦,意为行礼舞,在喜庆或贵宾光临的隆重场合,由青年男性表演,舞者视来宾的身份,在舞步中插入各种行礼动作,动作带有屈膝、鞠躬、耸肩等特点;嘎拉沙什喀拉热贝伦,意为拍手舞,以单地阿合苏尔(平跺步)的步法为基础,附以双手拍击,主要动作有拍手、拍胸、拍腿、拍地等,在两个拍击的动作之间,穿插单地阿合苏尔;赫赫呼拉热贝伦,意为招媳妇舞,是青年小伙子表演的一种具有情节和喜剧效果的舞蹈;着若莫林贝伦,意为走马舞,由男性表演,舞蹈中模仿马慢步、小跑、驰骋的动作;茶伏也布热贝伦,意为烧茶舞,由女性表演晨起拾粪、挑水、挤牛奶、烧茶、冲奶茶,然后一碗一碗端给家人喝的过程,以生活中的劳动动作为主。此外,还有梭克托火贝伦(醉舞)、法兰弗库特热贝伦(踏地舞)等。
锡伯族贝伦种类丰富、各具特征。总体来看,上身动作主要有绕手、扣手、推腕、压腕、绕臂、硬肩、抖肩、耸肩、拍胸等,脚下动作主要有踢踏、平踏步、点步、单腿跪蹲等。每种舞蹈都有专门曲调进行伴奏,乐曲旋律流畅,欢快跳跃,节奏感强。
2008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传统舞蹈锡伯族贝伦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