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超载车辆对公路造成早期破坏,欧洲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其中,德国赫斯曼工业集团(PAT)、瑞士奇石乐(Kistler)、美国诺信设备(Mikros)等公司的产品在测量性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中国自“七五”期间开始引进、消化和研制国外动态称重系统,研究较早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现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在“八五”期间,研制出一种固定式动态车辆称重系统。
动态称重系统
由一组传感器和含有软件支持的数据处理装置组成,用来测量行驶中车辆轮胎与路面间动态力,计算车辆的轮重(或轴重、总重)、车速、轴数、轴距、车型等车辆参数的系统。
- 英文名称
- weight-in-motion; WIM
- 创立时间
- 20世纪50年代
- 主要组成
- 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信息采集处理中心(包括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等)、系统软件等
- 所属学科
- 交通运输工程 智能交通
一般由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信息采集处理中心(包括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等)、系统软件等组成。系统按照称重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可分为电容式、应变式、压电式等,应用较多的是弯板、窄条、石英等传感器;按设备适应的速度范围,分为低速(通常为5千米/小时以下)、中低速(通常为40千米/小时以下)、中高速(可达120千米/小时以上)等。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超载超限治理、交通轴载调查统计、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测量的是行驶中车辆的轮胎动态力而不是静态载荷,因此在性能和使用上都与传统的静态汽车衡有着显著区别。《根据用户要求的公路承重监测器系统和测试方法标准规范》[
一般的交调设备普遍缺乏轴载参数的检测,而动态称重系统可在不影响现有车辆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实时获取行驶中车辆包括轴载的完整交通参数,对公路的规划、运营、养护和执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动态称重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称重系统的动态称量精度和通行速度将不断提高,相应的标准规范也将陆续完善出台。货车电子不停车计重收费和非现场执法治超已经成为动态称重系统新的发展趋势。
扩展阅读
- ASTM Commitee.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weigh-in-motion(WIM) systems with user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America:2017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