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石油地质学 . 储集层

孔隙结构

/pore structure/
条目作者廖明光柳广弟
条目作者廖明光

廖明光

柳广弟

柳广弟

最后更新 2023-08-26
浏览 220
最后更新 2023-08-26
浏览 22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英文名称
pore structure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岩石的孔隙系统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为系统中的膨大部分,两个连通孔隙之间最窄的部位为喉道,介于最狭窄部位左右部分均称为孔隙。喉道仅仅指某一点处的通道大小,没有长度和体积概念,只有面积概念,即当对一个连通孔隙空间沿流动方向截面无数次时,所获得截面积最小的位置就称为喉道,因此这个定义下的喉道是不存在体积大小的,即喉道可用直径确定,孔隙可用直径和体积确定。

根据孔隙和喉道的分级指标(见表),可以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大孔中喉型、中孔细喉型、中小孔细喉型、小孔微喉型等。

孔隙和喉道的分级表

孔隙

喉道

孔隙大小级别

直径/μm

喉道级别

直径/μm

大孔

>100

特粗喉

>50

粗喉

20~50

中孔

20~100

中喉

10~20

小孔

5~20

细喉

1~10

微孔

<5

微喉

<1

岩石孔隙结构研究是以岩石样本为基础的微观分析,主要依靠实验器设备来实现。研究孔隙结构的实验方法很多,可分为3类:①间接测定法。包括毛管压力法,包括压汞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动力驱动法、蒸汽压力法等。②直接观测法。包括铸体薄片法、图像分析法、各种荧光显示剂注入法、扫描电镜法等。③数字岩心法。包括铸体模型法、孔隙结构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其中,压汞法、铸体薄片法及扫描电镜法是孔隙结构研究的常用方法。

油气水在储集层复杂的孔隙系统中渗流时,喉道的形状、大小和分布控制着孔隙的渗透能力,确定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是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核心问题。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主要决定了岩石孔隙度大小,喉道大小及其分布主要控制了岩石渗透率的大小。因此,孔隙结构是影响储集岩储渗能力的主要因素。

  • 吴元燕,吴胜和,蔡正旗.油矿地质学 . 3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