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产业组织理论〕 . 〔概念〕 . 市场结构 .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主导厂商

/dominant firm/
条目作者付红艳连亚楠
条目作者付红艳

付红艳

连亚楠

连亚楠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1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寡头垄断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有能力主导市场价格的一类企业。

英文名称
dominant firm
所属学科
经济学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对市场类型的划分:主导厂商通常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美国经济学家W.G.谢泼德(William G.Shepherd)认为主导厂商拥有50%~100%的市场份额。尽管对于主导厂商的认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致认为一个产业内的主导厂商常常是寡头垄断厂商,面对许多小的竞争性边缘厂商(competitive fringe firm)的威胁。主导厂商与竞争性厂商的关系为“领导者-追随者”关系。主导厂商和竞争性厂商共同提供整个市场需要的产品,即市场总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市场需求由主导厂商提供,另一部分由竞争性厂商的产量满足。像垄断厂商一样,主导厂商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假设某一市场由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主导厂商)和个规模很小的边缘企业构成。假设主导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边缘厂商边际成本是销售量的增函数。由于边缘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像完全竞争厂商一样,选择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供给量,则每个边缘企业的供给函数为:


则所有边缘厂商的供给函数为,市场总需求函数为。主导厂商面对的剩余需求为市场总需求与边缘厂商供给量的差,即:


主导厂商具有先动优势,依据自身利润最大化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市场价格。显然,与垄断厂商不同,如果垄断厂商提高价格,一部分消费者会退出市场,而主导厂商提高价格,部分消费者会转向购买竞争性厂商的产品,所以主导厂商并不是盲目制定产量或者价格,其决策是充分考虑了竞争性厂商对市场价格的反应以及可能会有的决策。

导致主导厂商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绝对成本优势。成本优势表现在:主导企业比其他竞争企业效率高,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主导厂商较早进入某一行业,长期内可以选择使得成本最低的要素投入组合,逐渐形成规模优势。②技术优势。主导厂商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③产品差异化。主导厂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对其品牌、形象的资金投入远大于市场上其他小企业,大量的广告投入提高了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从而增强了主导厂商的市场势力。④政策。政府的市场准入制度及其他政府政策可能提高了进入门槛从而促使企业做大做强,这有助于主导厂商的产生。

  • 梯若尔 J.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 李长英.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