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可以分为: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以及规模报酬递减。其中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出以更大的比例增加,这实质上可以反映为单位成本下降。一般认为当企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时多投入会带来更大的产出,这是由于存在过剩产能;而规模报酬不变是指生产要素和产出变化同比例,这时的企业规模达到最优规模,即实现了平均成本最低;规模报酬递减是指经历了上面两个阶段后,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下降以及管理成本高昂等问题,使得产出的比例低于各生产要素的变动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包括:①劳动分工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同时集中使用数量较多且性能相似的机器设备,可以使厂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如因故障停工的概率降低,相同工种的劳动力集中在一起使统一的培训的成本降低等。③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不可分性意味着某些生产要素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者比较小规模的生产者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生产要素。④大规模厂商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在原材料采购、分销渠道、产品运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建立分销渠道能力较强,单位分销成本也较低。
造成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厂商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商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