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马克斯斑岩型钼矿床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尼德维尔东北部,为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内规模最大的矿床,世界钼品位最高、生产费用最低的矿床。截至2011年,该矿床探明的钼金属量为83万吨,钼平均品位为0.2%。地处北美克拉通西南缘科罗拉多高原前陆推覆带,钼矿体主要赋存于古近纪渐新世花岗斑岩的复式岩株及岩墙杂岩体中。4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对应的4期矿化:①顶部矿体产于阿利坎特岩体(3320万±210万年)中,露出地表部分遭到剥蚀,残余部分已被采尽。②上部矿体产于阿利坎特岩体向深部约200米的巴特利特岩体(2980万±40万年)中,是最具工业价值的矿体,其直径约950米,平均厚250米。③巴特利特岩体向深部约200米处产出华莱士岩体(2610万±120万年),下部矿体赋存于该岩体中,矿体直径600米,平均厚200米。④华莱士岩体向深部约200米处产出特拉弗岩体(2440万±500万年),该岩体中仅有少量的钼矿化。此外,矿区内发育一系列北西西向流纹斑岩脉(2550±30万年),与矿化晚期或后期的成矿作用相关。
矿体主要由辉钼矿-石英细(网)脉状矿石和浸染状辉钼矿矿石组成。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辉钼矿、黄铁矿,还有微量的黄铜矿、磁铁矿、锡石、钨锰矿等。随着矿体深度增大,黄铁矿、钨锰矿含量降低,黄铜矿趋于增加,辉钼矿则保持相对稳定。脉石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萤石和黄玉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等。克莱马克斯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拉腊米碰撞造山运动之后的伸展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