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莫斯科市阿尔巴特大街。前身是Ye.B.瓦赫坦戈夫于1913年创建的戏剧讲习所。1921年11月3日,戏剧讲习所更名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三实验培训所。1922年演出C.戈齐的《图兰多》,获得巨大成功。瓦赫坦戈夫逝世后,第三实验培训所由R.N.西蒙诺夫等人集体领导。1926年,第三实验培训所更名为瓦赫坦戈夫剧院。
20世纪20~30年代,剧院主要演出现代剧和革命历史题材剧。代表作有B.A.拉夫列尼约夫的《决裂》(1927),M.高尔基的《叶戈尔·布雷乔夫》(1932年),N.F.波戈廷的《带枪的人》(1937)等。这时期的著名导表演艺术家有西蒙诺夫、B.V.史楚金等。卫国战争时期,剧院转移到奥姆斯克市,1942年演出了卫国战争题材的名剧《前线》和《俄罗斯人》。战后的剧目题材趋向多样,有写伊凡雷帝的历史剧《伟大的国君》(1945),有反映现代生活的《马卡尔·杜勃拉瓦》(1948),有中国戏《白毛女》(1952),也有从俄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白痴》(1958)等,但影响较大的还是50年代末演出的两出现代戏──《厨娘》(1959)和《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59)。1968年西蒙诺夫去世,其子继任总导演。代表作有《带枪的人》(1970)、《一天》(1974)、《一天长于一百年》(1985)等。瓦赫坦戈夫剧院于1946年获劳动红旗勋章,1971年获列宁勋章。
瓦赫坦戈夫剧院在创立之初就形成了以追求情感真实和鲜明舞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演出注重将演员体验传达给观众,演员的表演也重视外部造型的表现力。瓦赫坦戈夫剧院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具创意、最受民众欢迎的剧院之一。从2015年开始,剧院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建新舞台以扩大剧院的容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