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红外电子学 . 【红外探测器】 . 【红外探测器工艺】

扩散工艺

/diffusion technique/
条目作者周靖

周靖

最后更新 2024-12-14
浏览 209
最后更新 2024-12-14
浏览 20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利用高温驱动待扩散原子穿过半导体材料的晶格结构,进入材料内部的工艺技术。

英文名称
diffusion technique
所属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扩散是物质的基本性质,描述了分子、原子或离子从较高浓度(或高化学势)区域到较低浓度(或低化学势)区域的净移动。扩散由扩散物质的化学势梯度驱动。扩散分为3种,即气态扩散、液态扩散和固态扩散,本质是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布朗运动。扩散工艺的目的在于使待扩散的杂质与半导体材料接触,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保证扩散的发生,最终结果是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以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

以硅为例,硅中固态杂质的热扩散需要3步:预淀积、推进和激活。①预淀积,在炉温800~1100℃,硅片被送入高温扩散炉,时间10~30分钟。在该过程中,杂质仅进入硅片中很薄的一层,表面杂质浓度恒定且最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预淀积为整个扩散建立浓度梯度。②推进,在1000~1250℃高温下,淀积的杂质穿过硅晶体,在硅片中形成期望的结深。该过程并不向硅片中增加杂质。③激活,在温度稍高的条件下,杂质原子与晶格中的硅原子键合。该过程激活杂质原子,改变硅的电导率。

用扩散率表示杂质在硅片中的移动速度,扩散率越高,杂质移动越快。扩散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不同的杂质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扩散机制有间隙式扩散和替代式扩散。①间隙式扩散,指扩散原子利用间隙运动在硅晶格空隙中移动,通常是具有高扩散率的杂质,如金、铜和镍。②替代式扩散,指扩散原子通过替代运动填充晶格中的原子来移动,移动速度较慢,如砷和磷。

在一定温度下,硅能够吸收的杂质数量是一定的,称为固溶度极限。每种确定的杂质都具有一个固溶度极限。因为扩散的杂质只有一部分被真正激活,并提供用于导电的电子或空穴(3%~5%),大多数杂质仍处于间隙位置,没有被电学激活。

由于光刻胶无法承受高温,扩散的掩模都是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当原子扩散到硅片,它们向各个方向运动:内部、横向和离开硅片。如果杂质原子沿硅片表面方向迁移,就发生横向扩散。横向扩散会导致沟道长度的减小,影响器件的集成度和性能。

  • 夸克 M,瑟达 J.半导体制造技术.韩郑生,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