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型布置(见图)是大中型电站锅炉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布置方式。Π型锅炉由垂直柱体炉膛、水平烟道和下行对流烟道三部分组成。炉膛上部布置屏式受热面,水平烟道中布置过热器,下行对流烟道中布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Π型锅炉通常为长方形,这是因为如果采用切圆燃烧方式,为减少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流速的不均匀性,采取双火球燃烧方式,即可以看作2个正方形炉膛的结合。烟气在炉膛中上行,再沿着水平烟道和下行对流烟道依次经过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最后经烟囱排出。
Π型锅炉的排烟口在底部,锅炉构架和厂房高度都较低,送风机、引风机、除尘设备等转动机械和笨重设备都可以放在地面上,减轻了厂房和锅炉构架的负载。尾部烟道烟气向下流动,易于吹灰,并有一定的自清灰作用。在水平烟道中,可以支吊比较简便的悬吊式受热面。在下行对流竖井中,对流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传热方式,使得布置受热面比较方便,检修尾部受热面也比较方便。但Π型布置占地面积比较大。烟气从炉膛进入水平对流烟道时要经过折焰角处90°急转弯,改变流动方向,从而造成烟气速度场和飞灰浓度场的不均匀性,影响受热面的传热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且烟道转弯还容易引起飞灰的局部磨损。在尾部对流烟道中,由于烟气流速方向和灰粒的重力方向相同,加快了灰粒的运动速度,故同样的烟气流速条件下,Π型锅炉的磨损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