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一般实行行业差别费率,以百分数计。不同的行业所遭遇工伤风险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如机械工人往往容易遭受到工伤风险,而银行的工作人员安全得多,很少出工伤事故。工伤保险费率主要包括工伤保险行业费率、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两个参数指标。
为抵御工伤风险,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每年交纳的保险费除以所投保的财产金额所得的比值。
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一般实行行业差别费率,以百分数计。不同的行业所遭遇工伤风险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如机械工人往往容易遭受到工伤风险,而银行的工作人员安全得多,很少出工伤事故。工伤保险费率主要包括工伤保险行业费率、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两个参数指标。
为了区别不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的行业体现出差别性负担,使用人单位的缴费与所属行业风险挂钩,即容易出事故的多缴费,不容易出事故的少缴费,由此来平衡各单位在工伤保险基金中的收支。行业差别费率就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事故风险水平,确定不同行业类别的费率,风险越大,费率越高。
2003年,中国颁布了《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2015年,《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出台,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迎来了大调整,由原来的三类行业改成八类行业,各行业的费率从原来的0.5%左右、1%左右、1.5%左右变成了0.2%、0.4%、0.7%、0.9%、1.1%、1.3%、1.6%、1.9%。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它采用了同质性原则,对各行业依据经济活动的不同,划分为96个国民经济行业,可根据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什么,来确定其行业性质是什么。当单位从事单一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该单位的行业;当单位从事两种或者多种经济活动时,可根据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来确定该单位的行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进行浮动,浮动原则主要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行业的差别费率及费率档次确定后,可根据每个用人单位上两年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以及有无工亡等情况,确定各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做得好,工伤事故发生少,就可降低费率;反之,就增高费率。
浮动费率的实施对促进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意义。安全生产情况好的单位,无工伤事故或工伤事故少,工伤保险费率就会降低,减少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节约了单位的人力成本。安全生产状况不行,工伤事故发生多的单位,工伤保险费率就会提高,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就会增加,增加了单位的人力成本。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单位会加强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