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主要来自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拆除工程、装修工程、挖掘工程以及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其中,建筑工程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废弃的砂石、砂浆、废钢筋、破碎砌块和包装箱袋等材料;交通和拆除工程垃圾主要是道路和建筑拆除后废弃的沥青混凝土、混凝土、砖瓦、砂浆、钢筋、木条等材料;装修工程垃圾主要是房屋装修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砂石、线管、钢丝、五金配件、木材废包装箱袋等材料;挖掘工程垃圾主要是表层和深层的工程渣土;建材生产垃圾指建材生产和配送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废弃或破碎的物料等。
建筑垃圾的组成主要有:①混凝土、砂石和墙材制品。②渣土(包括淤泥、泥浆)。③焦油、沥青和沥青混合料。④金属材料。⑤木材、玻璃和塑料制品。⑥绝缘材料和含石棉的材料。⑦石膏基材料。⑧其他建筑、拆卸和装修废弃物。由于产源不同,建筑垃圾的组成会有很大差别,但根据资料统计,以前3种废弃物为主。
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已达35亿吨,其中年工程渣土超过20亿吨,以砖混类废弃物为主的拆除垃圾超过4亿吨,且每年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垃圾产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例如,欧盟2002年建筑垃圾产生量为5.1亿吨,2006年增长到9.7亿吨,2013年又回落到7.2亿吨。
建筑垃圾具有环境和资源两大属性。①环境属性,指建筑垃圾大量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增加城市管理和建设成本,影响城市形象,形成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重大事故。②资源属性,指建筑垃圾是一种城市资源,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的环境危害,而且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后可以减少砂石等天然原材料的开采和使用量。玻璃、金属、塑料制品等建筑垃圾可以分拣后直接利用。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等建筑垃圾可以经分级处理后作为砂石等原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残留的有害垃圾和暂时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进行末端安全处置。图中显示了建筑垃圾的来源、种类和处理处置方式。
建筑垃圾的来源、种类和处理处置方式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