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全寿命过程中的全部费用支出统一到同一个时间进行分析,可实现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在路面设计或维护时,全寿命费用分析指在选择路面结构或维护对策时,不仅要考虑初始性能和费用,而且应考虑路面在加铺、再生或改建以后的性能和费用,即在路面的整个寿命周期(分析期)内寻求满足性能控制标准和经济优化目标的最佳的、唯一的路面结构厚度组合或维护对策。显然,这是一个以总造价或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性能指标为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
全寿命费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现值法、年费用法、收益率法、效益-费用比法等。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路面工程的特点,一般采用现值法,即把分析期内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按某一预定的贴现率转换为现在的费用和效益,以便于在共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现值法包括费用现值和净现值两种。由于进行费用分析和比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各个设计方案做出准确的费用或效益的估算,而是对各个设计方案的经济价值做出相对的评价。因而,不必对所有的费用或效益项考虑得十分周全和准确,而只需考虑影响各个方案评价结果的主要费用和效益项以及有关主要参数,并要求在选用时对各个方案协调一致。考虑到与道路性能相关的某些效益难以计量,一般仅记及费用而不考虑效益,即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全寿命评价分析。
路面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考虑修建费、改建费、养护费、残值、用户费用等内容,分析期为1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