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土木工程 . 道路工程 . 〔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条目作者袁德熙、刘孝廉撰陈雨人修订
条目作者袁德熙、刘孝廉撰

袁德熙、刘孝廉撰

陈雨人修订

陈雨人修订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6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6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英文名称
urban road
所属学科
土木工程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都城长安,明、清两代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

巴基斯坦信德省印度河右岸古城遗址摩亨朱—达罗城(公元前15世纪),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为南北向,宽约10米,次要道路为东西向。古罗马城(公元前15~前6世纪)贯穿全城的南北大道宽15米左右,大部分街道为东西向,路面分成3部分,两侧行人、中间行车马,路侧有排水边沟。公元1世纪末的罗马城,城内干道宽25~30米,有些宽达35米,人行道与车行道用列柱分隔,路面用平整的大石板铺砌,城市中心设有广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中国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已超过15%,并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同时也出现了彩色沥青路面、透水路面、光伏路面等新型路面类型。

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宽阔(见图)。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道路两侧还布置绿化带、行道树、雕塑艺术品等。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城市道路要尽量少扬尘、少噪声。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

现代的城市道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为了让城市的人流、车流顺利运行,城市道路要具有:①适当的路幅以容纳繁重的交通。②坚固耐久、平整抗滑的路面以利车辆安全、舒适、迅捷地行驶。③少扬尘、少噪声以利于环境卫生。④便利的排水设施以便将雨雪水及时排除。⑤充分的照明设施以利居民晚间活动和车辆运行。⑥道路两侧要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绿化带、地上杆线、地下管线。

城市各重要活动中心之间要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缩短车辆的运行距离。城市的各次要部分也须有道路通达,以利居民活动。城市道路繁多又集中在城市的有限面积之内,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出现了许多影响相交道路交通流畅的交叉路口,所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设置色灯信号管制、环形交叉、渠化交通、立体交叉等。城市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速度快慢悬殊,为了避免互相阻碍干扰,要组织分道行驶,用隔离带、隔离墩、护栏或划线方法加以分隔。乘坐城市公共交通的乘客,上下车须设置停车站台,还须设置停车场以备停驻车辆。要为行人横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以保证行人安全又避免干扰车辆通行;在交通不繁忙的街道上可画过街横道线,行人伺机沿横道线通过。

此外,城市道路还为城市地震、火灾等灾害提供隔离地带、避难处所和抢救通道(地下部分还可用作人防);为城市绿化、美化提供场地,配合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物前庭布置,为城市环境需要的光照通风提供空间;为市民散步、休息和体育锻炼提供方便。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不断聚集,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未来城市所需要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如何保证人们出行快速、便捷,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城市交通应该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环保,达到:①更合理的城市路网。城市路网的规划要从城市地理区位、用地布局等因素出发,构建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和等级结构,进而确定具体规划指标。②更智能的交通管理。合理调度出行车辆、分配道路资源可以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如杭州运行的城市大脑,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全局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市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③更安全的驾驶方式。车辆驾驶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驾驶行为,自动巡航、泊车等辅助驾驶技术已经被研发,而完全替代驾驶人的无人驾驶车辆也是研究热点。④更环保的交通工具。车辆性能决定着交通系统运营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利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更加高效节能和利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正在被研发,如太阳能汽车。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