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舞蹈学 . 外国舞蹈

《胡桃夹子》

/The Nutcracker/
条目作者欧建平

欧建平

最后更新 2023-11-02
浏览 330
最后更新 2023-11-02
浏览 33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两幕三场芭蕾舞剧。俄国古典芭蕾代表作。

英文名称
The Nutcracker
编剧
M.佩蒂帕
编导
L.伊万诺夫
作曲
P.I.柴科夫斯基
舞美设计
M.波恰洛夫、K.伊凡诺夫
首演时间
1892-12-18
首演地点
圣彼得堡
首演机构
马林斯基芭蕾舞团
主要演员
S.别林斯卡娅、S.莱加特、A.德莱拉、P.格尔特、T.斯托霍尔金

1892年12月18日由圣彼得堡马林斯基芭蕾舞团首演。编剧M.佩蒂帕,作曲P.I.柴科夫斯基,编导L.伊万诺夫,布景设计M.波恰洛夫[注]K.伊凡诺夫[注],服装设计I.符谢沃洛日斯基[注];少女克拉拉由S.别林斯卡娅[注]扮演,胡桃夹子由S.莱加特[注]扮演,糖杏仙女由A.德莱拉[注]扮演,王子由P.格尔特[注]扮演,克拉拉的教父德罗塞尔梅耶由T.斯托霍尔金[注]扮演。

舞剧取材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E.T.A.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并参照了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原作改编的剧本。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个圣诞前夜的德国小镇,少女克拉拉与家人及亲朋好友一道欢度圣诞节。克拉拉的教父德罗塞尔梅耶送给她一个用于夹碎胡桃的玩具兵礼物,却被哥哥弗里茨抢走并踩坏,克拉拉为此非常伤心。好在身为魔术师的教父一瞬间便将它修好,重新交给克拉拉。入夜后,克拉拉在睡梦中看见成群结队的玩具兵与老鼠们展开激战,胡桃夹子摇身变成了玩具兵们的指挥官,于是克拉拉便情不自禁地参战,并用自己的拖鞋砸伤老鼠王的头部,为胡桃夹子刺死老鼠王并大获全胜提供了机会。令克拉拉惊喜万分的是,胡桃夹子竟摇身一变,成了一位英俊王子。王子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邀请她去糖果王国做客,并在途经冰雪王国时,欣喜地看到雪花仙女们为欢迎他们翩跹起舞。在糖果王国,各种糖果和饮料更是献上了自己的舞蹈。舞剧中糖杏仙女与王子跳的双人舞动作舒展,气度不凡,为古典芭蕾的审美作出了准确细腻的阐释。其他精彩舞段包括《雪花圆舞曲》与西班牙《巧克力舞》、阿拉伯《咖啡舞》、中国《茶舞》、俄罗斯《糖棍舞》4段性格舞

《胡桃夹子》演出剧照《胡桃夹子》演出剧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胡桃夹子》成为“圣诞芭蕾”,是欧美各芭蕾舞团圣诞节的必演剧目,并在美国《舞蹈杂志》举办的20世纪90年代十大芭蕾舞剧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在20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胡桃夹子》版本中,以1954年美籍俄国芭蕾编导G.巴兰钦为其创建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复排的版本最接近原版。该版本经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两年后的成功转播,推动了美国各地大小芭蕾舞团在圣诞期间竞相上演的“《胡桃夹子》热”。1991年,美国现代舞编导M.莫里斯[注]为布鲁塞尔皇家铸币局剧院创作了“当代科幻+儿童卡通版”。1992年,英国当代舞编导M.伯恩[注]为其动画冒险舞蹈团创作了“狄更斯式的孤儿院+糖果王国的迷幻版”。1994年,匈牙利当代芭蕾编导G.瓦莫斯为德国波恩芭蕾舞团创作了“狄更斯+霍夫曼版”。1998年,法国现代芭蕾大师M.贝雅为其贝雅洛桑芭蕾舞团创作了“影像包装+恋母情结版”。这些别出心裁的版本均对这部经典舞剧进行了大胆的解构与重编,而唯一不变的是均保留了柴科夫斯基的音乐。

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演出《胡桃夹子》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演出《胡桃夹子》

2001年和2010年,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推出了两个版本的《胡桃夹子》,其共同点是继续沿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及用道具胡桃夹子交代其与俄罗斯原版的继承关系,以此向这部经典舞剧致敬。其中,2010年版易名为《过年》,全部情节均由中国的春节展开,全部舞段都取材于中国文化,如过除夕夜、照全家福、逛京城庙会、进中式客厅、游仙鹤王国、抵瓷器王国等,而团团、圆圆兄妹俩的打闹、怪兽“年”与12生肖面具,以及穿唐装、挂春联、吃年夜饭等舞段与场面,竟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水乳交融。

  • 巴兰钦,G,梅森,F.芭蕾圣经.管可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 肖苏华.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 钱世锦.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欣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 王晓蓝.美国的传统——《胡桃夹子》.中国艺术报·中国舞蹈,2010,(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