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美饰
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物岩石矿床 . 矿物学 . [宝石和观赏石] . 宝石矿物

钻石

/diamond/
条目作者陆太进

陆太进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510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51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宝石级的金刚石

英文名称
diamond
化学组成
C
密度
3.52(±0.01)克/厘米3
莫氏硬度
10
颜色
无色至黄色

世界公认的最珍贵的宝石,被誉为“宝石之王”。金刚石和钻石的英文名称统称diamond,源于希腊文adams,意为“无敌”,是迄今人们发现的硬度最大的天然矿物。

化学成分为碳(C)单质。可以含微量杂质元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氮(N)和硼(B),并据此将其划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含氮,天然钻石绝大多数属此型,钻石主要呈无色至黄色;Ⅱ型基本上不含氮或者含极少量氮,其中Ⅱa型不含硼,钻石呈无色、棕色、粉红色,Ⅱb型含硼,钻石呈蓝色。天然钻石中属Ⅱ型者不足2%,但已知有一些名优钻石属此型。在钻石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彼此以牢固的共价键相结合,从而决定了它的巨大的硬度(莫氏硬度10)、金刚光泽、透明。钻石具高折射率(2.417)、高色散值(0.044),使显示出色泽缤纷、光彩夺目。钻石晶体属等轴晶系,常见晶形为八面体,有时出现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晶面。天然晶体受溶蚀使棱面弯曲。具八面体{111}中等解理。钻石的密度为3.52(±0.01)克/厘米3

对钻石品质的评价,一般着眼于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重量(Carat weight)。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均为C,称为4C法则。

成分纯净,结构完美的钻石,应该是无色透明的(图1)。但由于杂质的存在或晶体结构缺陷,可导致呈色。钻石按颜色可分为两大系列。

图1 圆形切工钻石图1 圆形切工钻石

①无色-浅黄色系列。它包括无色、浅黄、淡褐、微灰等微显淡黄色调的钻石。绝大多数钻石属此系列。中国于1996年参考了美国宝石学院(GIA)和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的钻石颜色分级体系,制定了国家标准《钻石分级》(GB/T16554—1996),并于2003年、2010年和2017年进行了修订。

无色-近无色系列钻石颜色级别的划分,一般采用与标准样品(比色石)对比的方法。根据经验,用肉眼作大体观察,颜色变化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由高到低用英文字母D、E、F、G、H、I、J、K、L、M、N以及<N代表不同的色级(见下表)。通常色级越高价值越高,如D色。色级越低,则颜色越明显。

钻石颜色分级表
色级代号色级色级代号色级
D100J94
E99K93
F98L92
G97M91
H96N90
I95<N<90

②彩色系列。简称为彩钻,颜色有黄色、粉红、橙色、紫色、蓝色、绿色等。粉色系列钻石主要产于澳大利亚阿盖尔矿。蓝色彩钻为Ⅱb型钻石。天然彩钻十分稀少,价格昂贵,而人工改色者价格远逊于天然钻,常需以专门方法对二者加以区别。中国黄色钻石的分级标准2017年实施(《黄色钻石分级》GB/T 34543—2017)。

钻石中瑕疵的多少称为净度。瑕疵是钻石中的缺陷。内部瑕疵包括矿物包体、裂纹、空隙、解理、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等;外部瑕疵如加工损伤、生长纹、小晶面等。净度分级以用10倍放大镜观察到的瑕疵为准。中国国家标准《钻石分级》(GB/T 16554—2017)中将净度LC、VVS、VS、SI以及P五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P1、P2以及P3十一个小级别。其中LC级(10倍放大镜下,未见内外部特征)为净度最高的级别。

钻石的切磨加工。不是任意的,应使其成品能充分展示其璀璨夺目的本质,并最大地保留原样品的重量。

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钻石切磨形式(琢型)为圆多面形琢型(图2)。这种琢型可分为冠部、腰棱和亭部三大部分,共包括57(无底小面)或58(有底小面)个刻面。这种琢型能产生斑斓光彩的效果。因为当白光穿过棱镜时,由于组成白光的七色光的波长不同,在棱镜中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各异,当它们穿出棱镜时,便显示出七彩光谱。七彩光分开的程度与棱镜的材料的色散值有关,色散值越大,分散越开。钻石的色散值很高,而这种琢型的互不平行的各种刻面则起到了棱镜的作用,使钻石产生高亮度和火彩(图3)。琢型中各刻面间的角度和各部分的比例恰当才能获得最佳反射效果,不正确的切磨会使钻石产生漏光现象(图4)。国际钻石委员会(IDC)所提出的理想的圆多面形琢型中各部分的比例及角度(图5)。有时由于受原材料形状的限制或某种工艺设计的要求,除上述圆多面形琢型外,还可以做成多种花式琢型。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多面形琢型,如橄榄形、梨形、心形、椭圆形等,可视为圆多面形的变形;另一类为阶梯状琢型,如祖母绿型、正方形及菱形、六边形等多种多边形轮廓的琢型。

图2 钻石的圆多面形琢型图2 钻石的圆多面形琢型

图3 钻石高亮度和火彩的产生图3 钻石高亮度和火彩的产生

图4 钻石的切割图4 钻石的切割

图5 国际钻石委员会提出的圆多面形琢型各部分的比例及角度图5 国际钻石委员会提出的圆多面形琢型各部分的比例及角度

尽管通过对钻石的火彩、亮度的观察,可以大体对切工进行一些论证。但切工等级的确定却是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钻石切工分级包括切割比率分级,修饰度分级和对称性分级,抛光分级四项内容,每项分级又细分为极好(EX),很好(VG),好(G),一般(F),差(P)5个级别。

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克,商贸上常用克拉(Carat; ct。1克拉=0.2克,1克拉又可分为100分)。钻石称重使用精确的机械天平或电子秤。某些情况下,如钻石已被镶嵌在首饰上,不能直接称重,则可根据对钻石的直径、长、宽、高等的测量,对重量作大致的估算。对于圆多面形,还可以根据腰圆直径直接估算钻石的重量。

在钻石的评价中,重量是首要因素。由于大颗粒钻石十分难得,因此钻石的价格与重量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关系。钻石是以每克拉的价格作为计价单位的,即一粒钻石的价格=每克拉的价格×该粒钻石的重量。但在不同的重量范围的钻石其每克拉的价格是不同的。例如一粒重量在1克拉以上的钻石与一粒重50分的钻石,其每克拉的价格是不同的。钻石愈重每克拉的价格愈高。

金刚石是极为稀有的矿产,开采出来的金刚石平均只有约20%达到宝石级(钻石),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价值的5倍。大颗粒的钻石尤为稀少。据有人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大于100克拉的钻石仅有1900余颗,其中大于400克拉的钻石只有50多颗。

是至今世界上被发现的一颗最大的钻石,重3 106.75克拉,1905年发现于南非,以其业主T.库里南的名字命名。该钻石被切磨成9颗大钻和96颗小钻,其中库里南Ⅰ号称非洲之星(Star of Africa)重530.2克拉,是当今最大的加工成品钻,呈梨形,具74刻面,被镶于英王的权杖上;库里南Ⅱ号为阶梯琢型,重317.4克拉,为世界第三大成品钻,镶于英王王冠。

世界上已发现并命名了很多名钻。它们或者比较巨大,或者具有罕见的色彩,有的还具有传奇的历史。例如至高无上(Excedsior),原石995.2克拉,1893年发现于南非;塞拉利昂之星或称狮子山之星,1972年2月14日情人节发现于塞拉利昂,原石重968.9克拉,后被切割成17颗钻石;南方之星原石重261.9克拉,被切磨成卵形多面形钻石后重128.8克拉,粉红色,产于巴西;霍普钻石或称希望钻石,原石重110.5克拉,加工后重44.53克拉,蓝色,产于印度,现存于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常林钻石为中国现存的最大钻石,重158.786克拉,淡黄色,发现于山东临沭县常林村。

钻石形成于高压(4万~6万大气压)、高温(1100~1600℃)条件下。有原生矿和砂矿两种矿床类型。原生矿床主要产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砂矿则是由原生矿经风化、搬运形成的。

世界上钻石的主要产出国为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金)、博茨瓦纳、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此外,加纳、塞拉利昂、莱索托、巴西、坦桑尼亚、中非、利比亚、刚果(布)、几内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等也有钻石产出。

由于天然钻石的稀有与昂贵,钻石的人工合成及对钻石的优化处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是合成钻石的大国和强国,95%以上的工业用合成金刚石产自中国自主创新的六面顶压机。宝石级合成钻石主要有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两种方法。中国已成功合成出宝石级无色钻石和黄色钻石。此外,中国还成功研发出快速排查和鉴定合成钻石的仪器。钻石的优化处理包括颜色优化处理和净度优化处理及表面镀膜处理。颜色处理包括辐照改色,高温高压褪色及变色,及其复合处理。净度处理包括裂隙充填激光钻孔去除黑色包体等。镀膜处理常使用高科技在钻石亭部或台面镀有色膜。人工合成和经过优化的钻石与天然钻石价格相差甚远,须加以区别。另外,市场上还有可能出现钻石仿制品,主要仿制品有合成莫桑石(SiC)、人造立方氧化锆(CZ)、合成尖晶石以及合成蓝宝石等。因此,钻石作为贵重商品,必须由专门的检测机构予以鉴定。

图6 钻石最基本、最常见的圆多面形琢型及其冠部(b)和亭部(c)刻面分布图图6 钻石最基本、最常见的圆多面形琢型及其冠部(b)和亭部(c)刻面分布图

  • 张蓓莉.系统宝石学.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 ORLOV Y.The Mineralogy of Diamond.Hoboken:Wiley,197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