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员由于在海外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习得和适应了东道国国家的社会文化,并且母国社会文化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当海归人员返回母国时,其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观可能与母国普遍的文化价值观不一致,造成海归文化冲突现象。如同人们离开母国到海外生活时会面临“文化冲击”一样,逆文化冲击也会经历蜜月期、挣扎期、调整期和全适期的过程。
海归人员为重新适应母国社会文化和规范,需要进行再调整、再适应、再吸收。海归个人因素(如年龄、海外经历的时间长度等)、母国工作职位和组织因素(如工作内容的明确性、回国前的组织培训等)、其他非工作因素(如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程度、回国后的居住条件、家庭成员的适应程度等)都会对海归人员应对文化冲突、重新适应母国环境形成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海归的文化冲突,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海归园区等从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例如,某创业园区为了充分发挥海归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一站式服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平台;很多社区和民间组织也组建了平台,帮助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和机构进行对接,帮其“再本土化”。另一方面,海归自身也应该提前重视“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加包容地平衡国内和海外的文化,甚至放慢速度、不断思考,找准定位,而后再进行创业。重视有可能面临的文化冲突问题,有助于海归的个人的发展,也有助于知识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