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精神文化〕 . 〔民族学学派〕 . 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

/economic anthropology/
条目作者马婧杰

马婧杰

最后更新 2022-02-11
浏览 208
最后更新 2022-02-11
浏览 20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门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运用民族志等方式研究人类经济制度和行为的学科。

英文名称
economic anthropology
所属学科
民族学

19世纪~20世纪中叶,经济人类学家通过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解释原始社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与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学家试图用研究原始社会的方法来探讨主流经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人类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形式主义和实体主义之间的争论期,但因争论陷入僵局,马克思主义和平等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经济人类学的“批判理论“文化交替以及“硬科学”三个理论相继形成,试图完整地定义人类经济组织的范畴并且坚持参与式观察是民族志研究的重要范式。

生产、交换和分配理论。生产和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K.马利诺夫斯基。1915年,马利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的特罗布里恩群岛研究当地的薯芋生产行为,认为薯芋生产不仅为了交换和使用,而是在于获得声誉和权利象征。M.萨林斯的《石器时期的经济学》提出“结构实质论”,认为经济制度的实质是维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以家户为单位的生产活动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社会文化行为。关于交换理论,马林诺夫斯基对新几内亚的特罗布里恩群岛的交换制度“库拉圈”进行研究后认为,“库拉圈”流通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而是带有政治和社会地位文化含义的交换。消费理论的代表人物是M.莫斯。莫斯在《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中提出,礼物交换建立了对称和非对称的“互惠关系”,礼物的交换联结创造了社会关系。

②地区经济与乡民社会研究。地区经济与乡民社会研究的代表人物是E.R.沃尔夫。沃尔夫在《乡民社会》中描述了一种介于农业文明与工业社会之间的乡民社会,借此描述特殊社会的经济组织方式和经济生活。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描写了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和手工业经济的社会功能与组织结构。林耀华在《金翼》中描述了中国闽东农业社会中的宗族制度与经济生活。C.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描述了印尼爪哇地区生态稳定环境中人口高速增长和缺少工业技术带动的高密度农业耕作经济模式。

③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代表人物是I.沃勒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性理论推动下,经济人类学开始讨论未开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体系相关理论以及与经济活动同步的文化全球化理论。沃勒斯坦则提出“世界体系论”,认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多数是实体经济并且包含着世界范围的分工。在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人类学开始关注经济全球化的文化交流问题。

随着经济人类学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跨学科的融合,经济人类学能够比经济学更深入研究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