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保字仲祐,又云仲诂,号梅轩,亦号畴隐,江苏无锡人。1895年考入江阴南菁书院。南菁书院是由江苏学政黄体芳、两江总督左宗棠于1882年捐建的,丁福保在那里学习经史词章、天文、算学、舆地诸学。1898年肄业,入无锡俟实学堂任算学教习3年。1901年入苏州东吴大学,肄业后转上海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习化学,继以优异成绩入洋务名流盛宣怀东文学堂习日文、医学。当时应试者600余人,仅录取40人,丁福保名列前茅。1903年,丁福保应张之洞之聘任京师大学堂之算学、生理学教习,三年后辞归上海。之后因病向精通中西医学的赵元益学习医学。1909年,应两江总督端方医学考试,获最优等内科医士证书,声名鹊起。因而受两江总督端方及盛宣怀之遣,赴日本习医。在日本期间,丁福保考察了帝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青山医院、千叶医学校等,参观了解剖室、X光室、内外科室、镜检室等,并得以接触日本的西洋医学书籍。归国后在上海设医学书局,同时开办医院及疗养院,为人诊疗20余年。58岁后专心著述,刊印书籍,在医学、文字学、佛学、古钱收藏研究、数学等领域都做了大量工作,编撰出版之著作达300余种,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丁福保仿日本前野良泽、杉田玄白译述荷兰医学之例,译出日文西洋医学书籍数十种,结集为《丁氏医学丛书》,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上乘,被吴葆真称为空前巨著,并先后获得中国内务部、南洋劝业会、万国医生会、罗马卫生赛会等各种奖励。丁福保编著的《蒙学卫生教科书》发行达10万部,至1908年,《卫生学问答》已出16版,《医学指南》5版,《内科全书》5版。
《西洋医学史》曾被选入上海书店出版的“民国丛书”第三编,上海版则是根据上海医书局1914年版影印而成,由于上海医书局是丁福保亲自创办的,其出版的版本较为可靠。这本书上编内科学史分类较细,其中包含:歇扑克拉斯氏(希波克拉底)、海鲁飞氏(希罗菲卢斯)、爱氏(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亚氏(阿斯克勒庇厄斯)、台米松福痕拉屋地开伊亚氏、朱爱路氏(切尔苏斯)、搿赖氏(盖伦)、中古期之医学、记载科学的时代、排拉氏(帕拉塞尔苏斯)、第十七世纪、希屯哈谟氏(西德纳姆)、第十八世纪、伏芝氏(霍夫曼)、史达氏(施塔尔)、裴路哈氏(布尔哈夫)、史微叮氏(施维登)、古维也纳学派、克氏(卡伦)、蒲拉温氏(布朗)、生力学派、枚斯枚里司玛斯(梅斯梅尔主义)、霍枚屋拍提(顺势疗法)、第十九世纪、生理学的医学、巴里病理解剖学派(巴黎病理解剖学派)、实验的病理学、自然史派、新维也纳学派、细胞病理学、实验的自然科学时代、细菌学、附日本之内科学史等,共33个章节;而下编的外科学史则整体集结为一章。这一详细的编排方式呈现出当时对医学历史划分方式的基本认识。
丁福保在绪言中还对不同种类的医学史进行了划分和解释,“医史学为医学中之一科,有独立之资格,其种类甚多,有医学之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晚近医史学之问题,可大别之为三类:一为医学的知识之历史,即广义之病理学及治疗法之历史;一为关于医家地位(对社会及国家而言)之历史;一为疾病之历史。”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史学科分类的方式。并于后文指出,“然吾人医史之研究,须离主观的叙述,本诸始终正确之史料,否则往往失历史上之事实,而陷于冥想之议论也。”明确指出了当时医史学著述有失客观性的问题,确立了早期的医学史著述原则,为后世医学史发展开创了先河。